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新一代神藥—SGLT-2抑制劑

糖尿病是無聲的殺手,數百年來困擾著人們,一直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治療,尤其被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沒有胰島素的時代,一直被視為不治之症。百年前胰島素被純化後,陸陸續續又有新的藥物問世,讓糖尿病的控制,從只能依靠打針的年代,進步到可以無痛治療。而糖尿病的罹病人數,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年年增加,當人們越容易取得食物,自然就容易營養過剩,造成糖尿病。而就在近年,糖尿病的治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震撼了整個醫學界。自2014年以來,新一代的糖尿病治療藥物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SGLT-2i),從原本專門降血糖的用藥,蛻變成能減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改善腎功能的神藥。無心插柳柳成蔭,甚至在非糖尿病的患者,都有如此功效。SGLT2抑制劑為何會如此神奇呢?就讓我們仔細回顧一下發展史:

1835年科學家自蘋果樹根分離出Phlorizin。一開始發現它有腎毒性,會造成糖尿,臨床價值不高。但後來發現它其實是抑制腎臟對糖份的再吸收,將糖分自尿液排出,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然而其衍生物容易有腹瀉、腹痛等症狀,一直到近年才研發出特異性的SGLT-2抑制劑,才應用於糖尿病治療。

腎臟除了是身體的排泄器官,它還控制水分及糖份的再吸收,避免體內的養分或電解質流失。而糖尿病是因為血中的糖分過高,超出了腎臟再吸收的上限而產生尿糖。因此,利用SGLT-2抑制劑減少糖份再吸收,將血中多餘的糖份從尿液排出,可以有效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此外,研究還發現除了排除多餘糖份,它也排出水分跟鈉離子,可以降低血壓、降低體重,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腎功能,是所有糖尿病專科醫師夢寐以求的效果。

近年許多的大型研究證實,SGLT-2抑制劑可有效降低血糖,不易引發低血糖,且能減輕體重。SGLT2抑制劑用於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甚至是非糖尿病患),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改善腎臟病、降低心衰竭住院的機率,可說是全面性的控制糖尿病併發症。不過,即使藥物這麼令醫學界驚艷,它的副作用還是讓許多人難以忍受,比如說增加生殖器感染發生率、頭暈、低血壓、嚴重甚至有脫水或酮酸中毒的可能。因此,使用此藥要衛教患者多喝水、不可憋尿,尤其是年紀大的女性,更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衛生。此外,腎功能太差的患者因為容易產生副作用,也不建議使用。

不同的SGLT2抑制劑之間,也有些許的差異,如果使用藥物有任何的不適,建議先停藥,再盡快諮詢自己的家庭醫師喔。

Acarbose與澱粉吸收

相較於西方人,東方人以米飯麵食為主食,常常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因此飯後血糖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治療餐後高血糖的藥物有很多,其中,Acarbose可以抑制澱粉的消化,但對於澱粉攝取較少的西方人效果較不顯著也因此大多數的Acarbose研究都是東方人為主,甚至在某些高澱粉族群有輕度體重下降的效果

吃進體內的澱粉,少部分會被唾液的澱粉酶水解成多糖,之後在小腸內慢慢被胰澱粉酶分解成多醣及雙醣,再由α-glucosidases酵素分解成單醣吸收到血中讓血糖上升。Acarbose是一種α-glucosidases抑制劑,它是一種放射線菌(Actinoplanes utahensis)的產物,可以抑制小腸中澱粉的消化酵素,進而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而達到降低飯後血糖的效果。



因為其作用在小腸,因此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腹脹、腹痛或腹瀉

通常Acarbose在單獨使用時,不會產生低血糖,但如果有合併使用其他藥物產生低血糖時,必須服用單醣(葡萄糖碇)才能有效提高血糖。因為Acarbose會抑制多醣及雙醣的分解,無法及時補充治療低血糖症狀。

雖然Acarbose本身在人體的吸收極低(<2%),但在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會導致藥物蓄積而增加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所以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仍然須小心使用。此外,在腸阻塞、懷孕或哺乳的婦女,也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Metformin與乳酸中毒

Metfromin是雙胍類藥物,最常用的降血糖藥之一常用的商品名例如:泌樂寬、利糖平、克醣美,它也常與其他機轉的藥物混合成複方藥物。最早是科學家發現中東的山羊豆(Galega officinalis)有降血糖的功用,而從裡面提煉出來胍類的有效成分然而因為肝毒性太大,後來開發毒性較低的雙胍類衍生物才開始廣泛使用

Metformin的作用是藉由降低胰島素阻抗,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增加細胞對糖分的利用,來達到降血糖的作用。因為作用機轉剛好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所以被當作糖尿病治療的第一線藥物。由於它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所以不會因為劑量過高而造成低血糖。此外,metformin可以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LDL-C及增加HDL-C,間接促進體重的控制,也有業者使用作為減重配方

Metformin主要經由腎臟代謝,因此使用此藥品前及用藥期間須定期檢查腎功能較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腹痛、腹瀉、脹氣等腸胃道症狀

 


此外,雖然Metformin的治療效果顯著,而且造成的腸胃副作用大多數人都可以承受,但仍有乳酸中毒的風險(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MALA)。乳酸中毒十分罕見,雖然機率極低(約十萬分之三人年),卻有一半的患者因此死亡,大多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乳酸中毒是指人體生成乳酸的量大於代謝的速度,導致乳酸在血液中大量堆積。乳酸中毒的症狀包括全身無力、疲倦、肌肉痠痛、眩暈、呼吸困難、畏寒、全身不適、胃腸不適,嚴重者可能出現血壓下降、心跳減慢、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等等。醫師處方該藥品時,應告知病人可能發生此不良反應,提醒病患如出現疑似乳酸中毒的症狀時,應立即停藥並回診。


另外患者如果是高齡、心臟衰竭、肺部、肝臟功能不佳者、嚴重感染、脫水、酗酒使用顯影劑攝影等,也會增加乳酸中毒的風險如懷疑因服用metformin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網址:https://adr.fda.gov.tw)」

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什麼!游泳也會中暑!淺談運動熱傷害

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台灣夏天的氣溫屢創新高,國人假日出遊消暑,往往到海邊或者游泳池戲水,但是大家知道游泳也是會中暑的嗎?

前一陣子因為高雄酷熱難耐,我下午三點左右做完重訓到戶外游泳池游泳,剛下水時覺得今天水溫沒有往常涼爽,但對比氣溫35度還是舒服很多,但是等到開始游泳,自由式、蝶式大概各一百公尺熱身,就覺得悶熱有點喘不過氣來、甚至有點力不從心,就好像泡在溫泉裡游泳的那種無力感。以往我大概都會游500公尺左右,今天這狀況倒是第一次遇到,這時候我知道可能有熱衰竭的跡象,就趕快起來補充水分,沖了一下冷水就舒服很多。請救生員測水溫是29.5度,會造成不舒服可能是剛剛做完重訓飆汗,水分補充不足,泳池水溫太高導致。

其實,游泳造成的熱傷害不在少數,尤其平常有在長泳的人(不是泡水玩水喔),只要大量運動造成體溫升高,再加上環境濕度跟溫度造成體溫調節失衡,就很容易造成熱傷害。最有名的游泳熱傷害死亡事件是2010年的美國名將Francis Crippen,他在在阿聯酋的世界盃長泳10公里比賽中過世,當時的水溫是攝氏30度,而當天也有許多選手賽後感到不適甚至送醫。而藉由那次的事件,也讓世界體育賽事制定了許多措施來預防熱傷害。

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衰竭及中暑。人體正常體溫約為攝氏37度,當體溫超過38度就有可能造成熱傷害,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內分泌失調、腦損傷、無汗症的人,更容易有體溫調節失常的情形。人體體溫調節中樞是腦幹的下視丘,在體溫超過正常值時,會藉由神經系統調控皮膚的血管及汗腺,增加排汗來降低體溫,一旦這個機制受損、水分不足或者環境濕度太高造成汗水不易蒸發,就有可能造成體溫上升。而當此高熱情況無法改善時,脫水導致皮膚血流下降、汗腺排汗能力大減,在惡行循環下,就會產生熱傷害,常見的症狀包含口渴、發熱、無力、心跳加速、頭暈、呼吸困難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造成熱痙攣、熱衰竭甚至中暑,茲比較如下表。



因此,當活動時發生上述跡象時,千萬不要硬撐,應立刻離開濕熱的場所,到陰涼處休息,並以各種方式降低體溫,例如冷水或者電扇。如果意識清楚,可以飲用冷開水或者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果意識不清或者虛弱無力,則需盡快送醫治療。

避免熱傷害,最重要的是預防。尤其是嬰兒、幼童、老人,以及之前提到的慢性病患者,皆為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只要處於濕熱的環境,就要注意定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在戶外更要注意防曬。而像這次馬來貘的死亡事件,在密閉的空間中,即使在合適的溫度下,如果體溫散熱機制失調,也會造成熱傷害。因此,要預防熱傷害,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環境風險,並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身體警訊:運動員或者對體力過度自信的人,往往會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因此,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環境以及自己身體狀況,運動時如有不適,也要適當休息及補充水分,不要硬撐。

二、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運動時應適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協助散熱及減少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的風險。

三、透氣排汗的衣物:可以依據運動的種類來選擇適合的衣物,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

四、避免日光直曬: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適當使用防曬乳以及防曬措施以減少曬傷。建議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運動,或是移到室內通風良好的空間活動。

參考資料

  1. Heat Injury in Open-Water Swimming: A Narrative Review.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20(4):p 193-198, April 2021.
  2.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Exertional Heat Illnesses. J Athl Train. 2015 Sep; 50(9): 986–1000.
  3.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heatrelated-illnesses-heat-cramps-heat-exhaustion-heat-stroke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甲狀腺手術術後照護須知

甲狀腺手術為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最後一線,屬於侵入性治療,須全身麻醉及住院。手術又可以分成傳統手術與內視鏡手術,視疾病種類、患者需求以及醫師技術來決定。目前新興的甲狀腺消融術雖可供無法開刀或不願意開刀的患者選擇,但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手術的地位。

甲狀腺手術依疾病的不同而有數種開刀方式,術後的照護則大同小異:

  1. 患有嚴重突眼之病患,務必嚴格執行凸眼保護措施(白天戴眼鏡,睡眠時床頭抬高約30度,並用濕毛巾覆蓋眼睛)。
  2. 如有手、臉頰或其他部位異常感覺(發麻)或手部僵硬變形,請立即就醫(且告知處理之醫療人員,可能是甲狀腺術後低血鈣所致)。
  3. 傷口癒合期閒,若有頸部緊繃不適感、或需用力大聲說話之現象時,請多做頸部熱敷,可讓肌肉放鬆、減輕不適(此爲暫時現象,一段時閒後就會自動消除,勿過度擔心)。
  4. 傷口如有紅、腫、溫熱感、持續抽痛或有異常傷口渗出物(膿液),請立即回診
  5. 美容膠帶(或凝膠)的使用,至少需要貼(塗)半年以上,視個人體質的不同,能貼(塗)越久越好。年紀輕者(30歲以内),則至少需貼1-2年之久。
  6. 出院後的第一個月是用直式貼法,第六個月起改用横式貼法。
  7. 一般於3-4天或是有弄髒的情形再更換。
  8. 若有流汗或碰水的話,擦乾即可。
術後併發症大多發生在術後兩天,如病人本身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凝血功能異常等,須增加住院觀察時間,須由主治醫師專業判斷。


如有其他照護需求,請詢問主刀醫師及照護護士。



三高醫師張智閔FB https://www.facebook.com/metanonstop

副甲狀腺亢進

副甲狀腺通常位於頸部甲狀腺後面,左右各兩個。副甲狀腺主要作用於骨頭(釋放鈣),腸胃道(吸收鈣)和腎臟(回收鈣),使血中鈣濃度提高。而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即是一個或多個副甲狀腺增生,分泌過多的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而產生相關症狀。發生原因可能與染色體基因有關。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0.482例。若要早期發現需測量血中鈣離子濃度。副甲狀腺素過度分泌大部分都是單一副甲狀腺增生良性腺瘤引起的,佔80%以上,少數是二個到四個副甲狀腺同時增生,佔約10-15%,有極少病例是副甲狀腺長了惡性腫瘤(少於1%)。

臨床症狀

副甲狀腺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最常見的就是腎結石,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的症狀由最初的無症狀到嚴重的體重減輕全身
無力倦怠、憂鬱,其症狀可分為:

  1. 抽血:血中鈣離子升高、氯離子升高、磷離子降低、副甲狀腺素升高。
  2. 骨骼 X 光:骨骼疏鬆、骨膜下骨吸收、骨骼產生囊腫、牙齒去角質化等。
  3. 副甲狀腺超音波與副甲狀腺掃描:偵測和定位增生或機能亢進的副甲狀腺。
  4. 腎臟方面--腎結石。
  5. 骨骼方面--骨骼疼痛、腫大、痛風、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6. 胃腸方面--消化性潰瘍、上腹痛、嘔吐、噁心、胰臟炎。
  7. 神經方面--情緒不穩定、反應慢、記憶力減退、憂鬱、肢體肌肉無力、肢體感覺部分喪失,嚴重者甚至昏迷、死亡。
  8. 其它--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口渴、多尿、便秘、皮膚癢、貧血、高血壓、體重減輕。

診斷

副甲狀腺疾病初期常常沒有症狀,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是早期發現的不二法門:

治療

目前副甲狀腺瘤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靠手術把腺瘤摘除,有些只有輕微症狀且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可根據病人的血鈣、骨頭病變、腎臟病變、年齡及是否有其他共病等等,評估病人是否可暫不開刀改長期追蹤。甚至有些早期病變無法在影像學檢查顯影,當下無法以手術切除,必須定期由專科醫師追蹤治療。


三高醫師張智閔FB https://www.facebook.com/metanon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