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教練 我好想打籃球~~ 淺談運動生理學

今天是台灣灌籃高手電影上映的日子除了櫻木跟流川楓兩個天賦異稟的奇才外,最讓我敬佩的其實是三井壽。不是他三分精準,而是他就算累到只看得到籃筐還是投得進!?

“教練 我想打籃球~~”

因為膝傷蹉跎了兩年,浪子回頭再次找回以往的身手。但是卻也是最容易體力不濟的角色。每次看到體力值為零的時候,即使腳步不穩,只看得到籃框,球還是可以硬生入網。他透支時最常說的就是後悔自己浪費了兩年,而這份懊惱也是讓他最後一拼的動力來源。(不像火影忍者裡鳴人有用不完的九尾查克拉)


馬拉松也是這樣,每次超越極限後才發現力有未逮,懊悔自己平常沒有多練,上次多吃了幾塊蛋糕等等。尤其是我腳骨折之後,中斷訓練近兩年,更有這種感覺。


兩年前一次在滑板場的意外,右腳遠端腓骨斷裂,而且有傷到關節。原本以為沒辦法再跑步了,還好骨科醫師精湛的技術跟持之以恆的復健,讓我能重回運動場。不過沒跑步,剛開始確時吃足了苦頭,復健跑連一公里都跑不了。受傷的右腳肌肉相對萎縮,訓練時常常有小肌肉抽筋或筋膜拉傷,心肺功能倒是恢復的比較快,甚至連心跳還沒破百就結束了,心有餘而腳力不足。經過半年多的訓練,總算在年初完成兩小時半馬。雖然離之前全馬sub 4還有距離,但是醫學沒有側斷咖骨顛倒勇這種說法,能跑半馬對我而言已經是萬分感激了。


而三井為什麼容易體力不濟?這就要簡單談一下運動生理學:


人要能運動,都是靠肌肉的收縮來執行各種動作,因此簡單來說就是看肌肉的耐力與肌力來決定你能運動多久。你看馬拉松選手的下肢肌肉遠比上肢發達,體操選手的手臂跟大腿一樣粗,這都是訓練後的成果。要順利克服撞牆期,最重要的就是足夠強度的訓練,包含肌耐力與最大肌力。而肌肉收縮,跟血糖、肌肉內肝醣量、血流量、血紅素、乳酸量、水分、電解質、肺活量、心臟輸出量等有關。以下一一來為各位細說:


肝醣、血糖:

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為葡萄糖,當我們在飢餓狀態下運動,會導致血中葡萄糖降低,產生低血糖的症狀,會有無力、頭暈、發抖甚至冒冷汗的現象。所幸肌肉、肝腎內有肝醣,會在血糖降低時分解成葡萄糖來維持運動所需的能量,而這段補充過程有時候緩不濟急,就會產生撞牆期。肝醣的儲存量跟分解速率因人而異,在經過訓練的人身上,可以縮短撞牆期的無力感。所以跑馬拉松的人前一天會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肝醣,而跑步過程中適時的補充糖分,也可以減少撞牆期的不適。然而,肝醣的補充需藥一到兩天的時間,如果運動太密集,導致肝醣補充跟不上,也容易產生撞牆期。


血流量、血紅素:

血流量跟體內水分是否充足有關,常見的脫水症狀有頭暈、頭痛、口乾舌燥等,而有些慢性病患者有動脈硬化的疾病,會使運動時血管擴張的能力下降,影響肌肉表現。而血紅素則影響血中攜氧量。葡萄糖需要氧氣來產生能量供肌肉活動使用,一旦供氧量不足,會導致肌肉無氧呼吸增加,減少肌肉運動所需能量而影響表現。貧血常見於女性月經過後、或者有胃潰瘍的患者。


水分、電解質:

身體內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需要有水分,而汗水會導致水分及電解質的流失,甚至會造成熱衰竭會中暑。橫紋肌溶解就是在高溫或者肌肉在不正常環境下使用過度引起,嚴重會導致腎衰竭或死亡。因此適時補充水分跟電解質是運動員最重要的事。


肺活量:

氧氣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就是呼吸,因此每種運動有不同的呼吸法,甚至光是跑步就有不同的派別(這不是鬼滅之刃)。肺活量是可以訓練的,除了增加氧氣的吸入跟滲透入血液,還有怎樣增加呼吸肌的強度,讓運動起來更輕鬆。而像抽菸或某些疾病會降低肺活量,減少氧氣進入人體的效率。所以三井即使離開籃球場,仍對打籃球抱有一絲希望,也是絕對不碰菸的。當你訓練一段時間後,還是容易上氣不接下氣,可能就要請專業的醫師評估了。


心臟輸出量:

心肺功能通常可以一起討論,當氧氣進入人體,接下來就是靠心臟將氧氣打到肌肉來利用。因此如果患有心臟病、心律不整的患者,在劇烈運動下常常會容易喘,甚至有頭暈、胸悶、胸痛、冒冷汗的情況,新聞常常看到運動猝死的案例,大多是因為有潛在心臟病的關係。一旦有類似情況,也需要去醫院檢查喔。


經過粗淺的分析,你覺得三井壽體力不濟的原因是甚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